(25-1)沆瀣一氣
唐僖宗時,山西人崔沆任戶部侍郎,受命為長安會試的主考官,因極度欣當一名名叫崔瀣的考生,而破格錄取了他,從此二人相交莫逆互為知己。有人認為座主門生私情論交,頗有瓜李之嫌,是「沆瀣一氣」敗壞風紀。從此這句話,就成為科場舞弊利益勾結的代名詞。
(25-2)私相授受
唐文宗年間,禮部尚書鄭魯,刑部侍郎楊紹復,大學士段環,及太子太傅薛蒙等人,共同把持著全部科場考試,一時之間,舉子考生送禮攀交爭相巴結,因而被錄取者不計其數。有人諷曰:「鄭,楊,段,薛炙手可熱,欲得命通,魯,紹,環,蒙」。這種論交情不論才華的歪風,就連韓愈,杜牧,李商隱等人,均深涉其中。例如韓愈推荐了韋紓,李翊,侯雲長。伍陵君拔擢了杜牧,李商隱,都是跳脫公平的考試制度,以人情關說使人得以高中。
(25-3)蘇東坡洩題
元祐年間,蘇東坡任京試之主考官,非常欣賞一個叫李方叔的考生,於是不顧體制,差人在考前將一卷考簡送到他的宿處,不料考簡誤入別個考生顏子度的手中,顏子度打開一看,原來是一篇文章,題目是:「揚雄優於劉向論」,顏子度欣喜若狂,把全文琢磨詳盡,並且背個熟透。放榜之後顏子度當然名列前茅,而李方叔因為錯過東坡的協助,則名落孫山。
(25-4)唐伯虎買題
唐伯虎二十九歲獲鄉試第一名解元,於明孝宗十二年赴京參加乙未科試,為恐落第,乃賄賂副主考官程敏政,以重金買得論語以及對策三問的考題,並且到處顯耀極盡招搖。當他高中之後,遭人告發,朝廷嚴查證實確有弊端,遂將程敏政問斬,並取消唐伯虎的功名,同時褫奪他以後參與各種科考的權利,所以唐伯虎終其一生,也只當個解元而已。
(25-5)王維挾公主以自肥
以下是唐代大詩人王維,非憑正式科考之公平管道,反借由巴結權貴邀得公主的恩寵而高中解頭的經過:
<集異記>:王維右丞,年未弱冠,文章得名。性閑音律妙,能琵琶。遊歴諸貴之間,尤為岐王之所眷重。時進士張九皋聲稱籍甚,客有出入於公主之門者,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試官,令以九皋為解頭。維方將應舉,具其事言於岐王,仍求庇借。岐王曰:「貴主之强不可力爭,吾為子畫焉!子之舊詩清越者,可錄十篇,琵琶之新聲怨切者,可度一曲,後五日當詣此」。維即依命,如期而至,岐王謂曰:「子以文事請竭貴主,何門可見哉?子能如吾之教乎?」維曰:「謹奉命」。岐王則出錦繡衣服,鮮華奇異,遣維衣之。仍令賚琵琶,同至公主之第,岐王入曰:「承貴主出內,故携酒樂奉宴」,即令張筵,諸伶旋進。維妙年潔白,風姿都美,立於前行。公主顧之謂岐王曰:「斯何人哉」!答曰:「知音者也」。即令獨奏新曲,聲調哀切,滿座動容。公主自詢曰:「此曲何名」?維起曰:「號『鬱輪袍』」,公主大奇之。岐王曰:「此生非止音律,至於詞學無出其右」,公主尤異之,則曰:「子有所為文乎」?維即出獻懷中詩卷,公主覽讀驚駭曰:「皆我素所誦習者,常謂古人佳作,乃子之為乎」?因令更衣,升之客坐。維風流蘊藉,語言諧戲,大為諸貴之所欽矚。岐王因曰:「若使京兆,今年得此生為解頭,誠為國華矣!」公主乃曰:「何不遣其應舉?」岐王曰:「此生不得首荐,義不就試,然已承貴主論托張九皋矣!」公主笑曰:「何預兒事?本為他人所託」。顧謂維曰:「子誠取解,當為子力」,維起謙謝。公主則召試官至第,諭以維事,維遂被破格錄為解頭,而一舉登第。
留言列表